12月12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,发布了《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》。
通知里提到,自从2022年11月,个人养老金制度,已经在36个城市(地区)先行实施。两年时间下来,取得积极成效,总体平稳。所以,从12月15日开始,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推广至全国。通知说明,只要你在中国境内交了社保,就都可以参与。并且,参与方式很简单,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、电子社保卡、掌上12333APP上,或者去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,你都能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。通知一出,引来了很多讨论。因为养老问题,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的问题。毕竟,我们都会变老。但是,也有各种疑问。比如,什么是个人养老金?这和之前的养老金有什么区别?又为什么突然要开始全面推广?首先,要搞清楚什么是个人养老金,或许你需要先对我国已有的养老金制度,有一些基本了解。假设,你现在距离退休还有30年。这天,你觉得,是时候给自己的退休生活想想保障了。可是,保障在哪?自己就是个普通人,存款不多,没有公司,也不太懂投资。怎么在退休之后,还能保证收入呢?这时候,你大概有三个选择。首先,当然是找到一份工作,缴纳社保。每月缴纳的社保中,就包含养老保险。这就相当于,每个月公司都会和你把钱,放到一口名叫“社保基金”的大锅里。等你退休,再按照某种计算规则,按月发给你。所有公司,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,这是法律规定。当然,确实存在某些不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,不交社保的情况,这是另外一个问题。但至少,社保覆盖了大部分企业员工。不过,既然国家统一要求,大面积覆盖,再拿出相当一部分统筹分配,这就大概率只能是基本保证。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,如果退休前工资10000块,退休后收入7000块,也即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%时,你就基本可以维持生活水平。但根据2020年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楼继伟发言,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,平均替代率已不足50%,并且还在逐步下降。不足50%,就意味着你退休前工资10000块,但如果只靠基本养老金,一个月的收入,可能还不到5000块。生活质量,自然大大下降。吃饱穿暖问题不大,但想吃点好的,可能就有点困难了。怎么让企业给自己养老?去一些有“企业年金”或者“职业年金”制度的企业工作。这样,你就可以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大锅之外,再给自己开一个小碗。每个月,企业都会和你一起往这个小碗里放点钱进去。等你退休之后,按月领取。这就是理论上你退休后,能拿到的第二笔养老收入。现在,不光能吃饱了,晚上还可以加个大闸蟹。真不错。但是,能搞得起企业养老的企业,毕竟不多。这对企业实力有很高要求。给自己开个存款账户,有结余的时候,就把钱放进去用做储蓄和投资。比如,参与一些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,或者购买一些商业养老保险。等需要的时候,再拿收益。这就是你在理论上能拿到的,第三笔养老收入。大锅,小碗,小灶。这就是很多人常常提到的,“养老体系三大支柱”。国家养老,企业养老,个人养老,分别是第一、第二和第三支柱。所以,之前我们谈到“养老金”的时候,其实大多数情况下,仅仅指“第一支柱”,国家养老。而“自己交社保”这个动作,也是你在以个人的方式,参与国家养老。不过,从2022年11月开始,参与第三支柱的手段,多了一个。就是这次的:个人养老金制度。用这个特定账户的钱,你可以用来购买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,作为自己退休之后的收入补充。自愿参加、市场化运营、国家政策支持。换句话说,这次推广到全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,就是参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的一种方式。之前,几乎都是个人主导,花多少钱,投资什么,都由你自己说了算。而这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,是政府来主导。所以,会有一些强制规定。比如,虽然开户自愿,但一年,最多存12000元,而且只能存不能取。想取,得满足某些条件。比如,达到退休年龄,丧失劳动能力等等。这么多限制?感觉还不如我自己开个户,自己主导来得好呢。有没有什么好处?好处,还是有的。比较突出的,也是这次被很多人讨论的,是这两点:享受税收优惠,投资范围增加。具体免多少,就看你的个税税率,落在哪个范围内。看图。如果你的月均收入1万元,适用10%的个税额度,那么这缴纳到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12000元,就能免12000×10%=1200元的个人所得税。不过,虽然存钱的时候能免税,但等你退休后要取出来的时候,这就又成了你的收入了。所以,也还是要按照当期标准来计算所得税。不过到时候,你的总收入大概率变少,适用的税率也会变少。比如,在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额的情况下,如果你的月均收入大概1万元,每年免缴1200元的税。但等你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,假如你的月均收入大概到了6000元的档位,所以只需要缴纳360元的税(如果税率标准不变)。一来一回,就相当于省下了840元。确实。一年12000元的金额,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免税的人来说,并不算多。也难怪有不少人算来算去,只能得出“如果你50岁左右,月收入一万以上,就很适合买”的结论了。那么,既然非常需要的人,可能收入本来也不高,享受不到税收优惠;能享受税收优惠的人呢,又不太需要。搞这个,又有什么好处呢?
鼓励金融机构研究开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的个人养老储蓄、中低波动型或绝对收益策略基金产品等金融产品,合理确定个人养老储蓄的期限和利率。
这意味着,国家会推动金融机构,不断帮你找到更适合长期投资的产品。比如,国债。相比于可能会随着央行降息下降的存款利率,国债的收益显然更稳定。类似的情况,在其他国家,已经有过了实践的先例。比如,美国。1978年,美国国内税收法新增第401条k项条款,开始推广定额缴存计划(DC,企业提供)和个人退休账户(IRAs),允许个人进行储蓄和投资,用作养老。这就和这次人社部推广的个人养老金账户,非常相似。起初,美国人也害怕。说哎呀,这可是养老钱,感觉还是求稳好一点。所以,要么储蓄定存,要么投一些安全稳健的理财和保险产品吧。基金什么的风险太高,我还是先不碰。可谁知道,经过多年的摸索,美国人发现,短期看来风险很高的基金,只要你做好配置,在长期持有之后,回报反而更多。所以,看到有人赚到钱之后,越来越多的人跑步跟进,选择基金产品。随着资金涌入资本市场,美股也实现了长期升值,进而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收益。据统计,1998-2021年IRAs的年平均收益率,甚至可达6.1%。美国的养老格局,也就从储蓄养老,慢慢地朝着投资养老发展。截至2022年,美国IRAs账户中,余额达到100万美元的账户数量已经超过了30万。换句话来说,30多万人通过投资养老,实现了“财富自由”。真不错。那么,咱们的个人养老金制度,也会这样发展下去吗?不好说。毕竟,在这次推广的制度里,有每年12000元的限额要求,可选择的优质理财产品,虽然有国家督促,但目前可能还不够丰富。根据《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》,截至2023年末,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,占总人口的21.1%;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, 占总人口的15.4%。(图片来源:《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》)老年人越来越多,能缴纳社保的年轻人却相对越来越少。这就带来一个最直接的后果:养老池子里的钱,进的少,出去的多,可能就不太够了。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《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-2050》,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,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,2019年需要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,而到了2050年,就几乎需要1个缴费者赡养一个离退休者。如果现有政策不进行调整,资金来源没有变化,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,就可能会在2035年耗尽。那怎么调整?靠第二根支柱企业养老,当然行。但我们在前边也提到了,有实力的企业,毕竟不多。所以,第三根支柱个人养老,可能需要被尽快重视起来了。于是,这才有这次全面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决定。而这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,也可能只是调整的一个开始。与其把目光放在它本身有多少不同,带来多大的收益上,不如把它看成,国家为了培养居民存养老金的习惯,而进行的一次尝试。或者是一个,需要开始存钱养老的信号。无论如何,养老问题,确实是一个所有人一定要面对的问题。或早或晚。